医学院_old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XAIU青年榜样力量——龚承基
发布时间:2024-03-2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龚承基,中共党员,口腔医学技术(本)2002班学生。

所获荣誉:

1.2021年9月中部战区“突出贡献奖”;

2.2021年9月旅级“四有”优秀士兵;

3.2022年3月校级“优秀志愿者”;

4.2022年5月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5.2022年3月高新区鱼化寨街道办事处“优秀志愿者”;

6.2022年10月西安市高新区鱼化寨街道办事处、西安外事学院“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

7.2022年9月“国家奖学金”;

8.2023年获得西安外事学院第十三届“十佳大学生”。

做永远奋斗的新青年

                                                                                           讲述人:龚承基

2018年8月,我收到了西安外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打开的那一刻,就被袋子里精美的录取通知书和大学新生应征入伍宣传单所吸引,因为这两张纸都承载了我太多的理想和梦想。带着这份喜悦和兴奋,我迫不及待地步入西安外事学院的大门,当时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化鱼成龙”这4个鲜红的大字,不由让我联想到父亲对我“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一股暖流瞬间涌入心头,这不正是我追随已久的梦想吗。

2019年6月,大一暑期临近,学校大力宣传应征入伍,班级群里,宿舍楼内,校园宣传栏上,随处可见应征入伍的信息,这让本就好奇“绿色”军营是个什么样子的我,更加坚定了参军入伍的想法,而命运转变也就此展开。我十分荣幸地被空降兵部队接兵干部挑中,成为一名为数不多的准空降兵。得知自己的兵种是空降兵,我激动不已,它那么来之不易又弥足珍贵。

空降兵又叫伞兵,特种兵里的特种兵,只顾着高兴地我,巴不得见一个人都要拉过来告诉他我要当空降兵了。但很快我就面临了第一个考验——克服恐高。伞训适应高度的科目只有四个:“离机、平台、吊环、高度模拟架”。最低的离地三尺,最高的离地五米有余。第一次踏上训练的台子,我恐怖至极,脚好像被粘在了训练台上一样,始终迈不出那一步,根本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浑身发抖。第一次训练我在训练台上足足站了五分钟,最后咬咬牙闭着眼睛跳了下去。很显然这次训练没有达到要求。但我知道,克服恐高是伞兵最基础的一项技能。于是我就开始自行加练,别人跳五次,我就跳十次,别人跳十次,我就是跳二十次。就连练到尿血的这种情况,也只是简单的吃几片消炎药然后继续投身训练场。这种折磨和煎熬,是我长这么大从来没经历过的。历经三个多月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总算克服了自己恐高的心理障碍。期间顺利完成15次跳伞任务,并荣获了旅级“伞训标兵”和“优秀跳伞员”等荣誉。

2020年农历正月初八的晚上,像往常一样,我和家人通完视频电话后就上交了手机和所有智能穿戴设备,刚准备休息时,一阵急促的哨音,紧急集合了全营官兵,集合完毕我们才知道原来是进行“驰援武汉”疫情前的动员令。来不及多想的我们回去迅速收拾随行物资。一切准备完毕之后,我们每一个人都默默地给自己写了一封“遗书”,把它塞在自己的枕头套里,为国出征,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凌晨登车完毕,车厢里没有了往日出任务时的那股热闹劲儿。这次和夜色一样,静的出奇。一望无际的高速路只有我们的车队在一直往前开着,唯一的背景音,就是风吹篷布抖动的声音。这一夜谁都没有睡,一个比一个精神。不知道到了那里到底是什么环境,只知道我们离武汉越来越近。次日清 晨,我们顺利到达了指定点位,我们队离长江大桥非常近。往日车水马龙的桥面上,现在只能看到救护车一趟趟运送着感染者,消杀车一遍遍喷洒着消毒水,有街道上久未打扫的积灰落叶,有商铺小区的门窗紧闭,更有灯火通明却安安静静的武汉城。

情况紧急,我们根本来不及多想,很快就投入了这场战疫,刚开始因为医疗资源十分紧缺,我们就主动把防护服留给了更需要的人。口罩从一开始的戴一个,到后来看到新闻上只增不减的确诊患者,大家都自觉地再戴一个,到后来连平时和蔼可亲的指导员都严厉的叮嘱我们要再戴一个,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累的我们本就喘不上气,多层口罩无疑是雪上加霜。就连睡觉也戴着口罩,可没有一个人敢取下来,仿佛这就是生与死的审判,这种感觉比千米高空纵深一跃还要让人揪心。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国各地捐赠物资的搬运,有整齐码放满满一半挂的萝卜和白菜,有多一箱都放不下的泡面和饮用水,也有解燃眉之急的医疗防护物资。记不清自己卸了多少车,只知道陕西来了,四川来了,北京来了,上海来了......只知道全武汉都在等这些物资,只知道我们丝毫不敢松懈,28天的坚守,疫情出现轻微好转,加之跳伞任务迫在眉睫,我们不得不撤离武汉回到驻地,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因表现优异,荣获2020年旅级“抗疫先进个人”。

2月28日,回到营区的第一时间,就是给这些天一直久未联系的父母,拨通朝思暮想的那通电话。原来父母早就在电视上猜到我们驰援武汉的行动,虽有无奈,但看到我健健康康的站在视频前,父母对我的那一份肯定,让我一瞬间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

2020年7月,湖北荆州洪涝灾害肆意泛滥,我跟随连队执行装填沙袋和大堤回堰任务。穿着来不及洗的“泥衣”,全身到处都是水泡和淤青,洗澡一旦弄破,第二天疼得连衣服都穿不了。在这种极端的环境当中,历时八天,我们成功截流漫溢堤段。训练、出任务、训练,2019年9月1日-2021年9月8日,738天的默默坚守,我迎来了自己的退伍时刻。

2021年9月,我带着无比激动地心情和退役军人的那份荣耀,又来到了我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对老师和学校的那份情怀依然还在,但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专业知识的遗忘,两年从未碰过专业课本的我,哪怕是最基础的知识点,我听起来都会非常陌生。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没课的时间,我就泡在图书馆,拿着大一的课本努力温习,找回那些被遗忘的知识点。老师讲的我听不懂,那就课余时间继续请教老师和同学,网上查找资料,直到自己完全理解。动手能力不强,那就不断练手,模型做不好那就不停的再来一次。上课时间不够,那就在宿舍继续加班,工具不够就自己在网上买,克服一切困难,天道酬勤,通过不懈努力,我夺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平均分92.82分,并荣获国家奖学金。

还记得,大一刚入学我就成功竞聘了班级的团支书,帮班里学生整理入学档案,组织同学们填表格,联系没有及时到课的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并报告辅导员。因为高中就担任过班长和学习委员,所以在工作上基本可以做到得心应手。而在部队的这两年我也一直从事文书兼通讯员的工作。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所以回校以后我担任医学院党员服务站站长、党员先锋队队长、党风廉政建设特邀监督员和学生专干。参与策划党员先锋队事迹分享会、党员奉献日分享会,冬春季轮训大会等。我作为医学院党委青年宣讲团团长积极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奔走于各个会场,为学生宣传党的最新政策。作为正蒙三院优秀学生代表,参加西安外事学院机关党委育人进书院特别栏目《榜样的力量》第一期。工作有苦有甜,但充实惬意。让我明白了一名合格大学生不单单是搞好学习就够了的道理,也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2021年12月,西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第一时间向书院提出申请,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志愿者服务期间,我几乎担任过所以种类的志愿者工作,有每日核酸检测的“叫醒员”,有每日核酸检测的“领队员”,有餐厅秩序维护的“引导员”,有书院安全检查“督导员”等......志愿汇总时长从一回来的“0”到现在的“210”余小时。工作岗位虽有不同,但目的和宗旨始终不变,那就是期待抗疫胜利。前后获得校级和高新区鱼化寨街道办事处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烈士陈祥榕18岁入伍时所写下的战斗口号。时至今日,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就要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了,虽然我无法以一名军人的身份继续守护着我所热爱的祖国山河,但我想一定会带着退伍军人的风采和外事学子“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理念投身到祖国西部,在基层扎根,以另一种方式做永远奋斗的中国新青年。

医学院_old

官方微信

智慧校园

版权所有: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鱼斗路18号电话:02988751308  邮编:710077